10月22日下午,西湖大学副校长、遗传学讲席教授许田博士、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教授、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博士、鸿运华宁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景书谦博士及邵青博士一行专家莅临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迈药业)考察指导,时迈药业创始人孝作祥博士、执行总裁彭佳萍接待了来访。 座谈会现场
孝作祥博士对一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主持了合作研讨会。座谈会上,孝作祥博士首先就时迈药业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平台、在研管线等具体情况做了分享汇报。 时迈药业于2017年成立于浙江杭州,公司致力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靶向抗体药物研发。团队以美国创新研发中心为龙头,时迈药业杭州基地为依托,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创新型抗体药物研发体系,包括早期源头创新药物研发--体内外功能实验研究--药代药动安全评价--IND申报--临床试验及新药机制研究等。 “总得来说,从药物的早期源头开发一直到药品的申报上市,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完善的药物研发体系。”孝作祥博士概括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来时迈药业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今年8月,时迈药业自主研发的首个单抗产品注射用DNV3正式获批临床,这标志着其已从临床前进入临床期,正式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快速的发展自然也吸引了资本的青睐,据媒体报道,继2018年8月A轮5000万融资后,今年9月份时迈药业再次完成1.5亿元B轮融资,以加速双抗药物的临床开发。 一般来说,技术平台是双抗药物研发成败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在对公司基本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之后,孝作祥博士具体阐述了时迈药业三大核心技术平台: 3个超大容量人源IgM抗体文库 抗体文库是创新药开发从无到有,从0到1的源头。目前时迈药业已建成3个超大容量人源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IgM),以三大高质量文库为基础,其可快速筛选具良好成药性抗体,抗体药物筛选成功率近100%,这也为公司开发丰富的源头创新产品管线提供了保证。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双特异性抗体平台(2个) 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具体来说,时迈药业打造了2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特异性抗体平台。与世界顶尖平台相比,这两大平台基于产物100%异源二聚体、独特设计的肿瘤微环境依赖-双抗活性系统(酶控)、亲和力、双抗FC段的结构特性等等方面的独特设计,极大地克服了双抗产品成药性差和毒副作用两大开发瓶颈。 自主建立抗体药物适应症筛选的动物模型体系 该动物模型体系大大降低了后期临床开发的风险和费用,增加创新药物开发的成功率。
在孝作祥博士看来,源头创新、功能差异性产品和拥有一直全球视野地团队是创新药企保持持久竞争力大三大关键因素,其中源头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做抗体药物的企业不在少数,所以源头创新的确非常重要。”许田博士对孝作祥博士的观点表达了肯定,他进一步举例表示,“目前国内PD-1就显然过热,有100多家企业在研,但最后能获批的只是少数,后面企业巨大的研发投入也就浪费资源了。” 许田博士发表观点
在源头创新的基础上,许田博士认为产品速度也是一大关键,而这时候要是能够选择一些独特的差异化靶点,会更有竞争力。“所以在早期决策时就一定要选择Unique的靶点,因为一旦Big Pharma在做,国内很多药企估计都会跟着做,那时想要作为前三家跑出来,难度就更大了。”许田博士表示。 这方面,目前时迈已成功开发出系列源头创新、具有特色和功能差异性的靶向多种实体瘤及免疫性疾病的不同阶段的单/双抗药物,这些产品能够避免与其它公司的同质化竞争,具有极强的竞争潜力。 “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尽快推进在研药物的临床试验,争取尽快将产品推向临床。”孝作祥博士最后谈及对公司未来发展愿景时表示,“我们希望能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药物真正用到病人身上,真正成为一家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公司。”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时迈药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业界同行及专家的支持。未来,时迈药业可以依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满足自身产品管线开发的同时,也可为国内其他制药企业提供丰富的产品输出,从而促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座谈会尾声,一行专家表达了对时迈药业的认可,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合作的方向与可能性。 邵青博士发表观点
最后,孝作祥博士还带领一行专家实地参观、介绍了时迈药业的办公区域和试验室等,以下为参观现场图片集锦:
|